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鵝掌風是手部的淺表真菌病,因為手部粗糙干裂像鵝掌而得名,一般來說男女老少都會出現這樣的疾病,但是青壯年出現的機率會比較大,這跟天氣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潮濕的地方就容易出現這樣的疾病。
病因
多因外感風、濕、熱之毒,蘊積肌膚;病久則氣血不能榮潤,皮膚失養,以致皮膚肥厚燥烈,形如鵝掌;或由相互接觸,毒邪相染,可傳染他人;亦可由腳氣傳染而得。
西醫認為,本病系因生長于手掌及指間的皮膚癬菌感染所致,主要是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折疊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一、臨床表現大致分為三種:
1、糜爛型:多為潮紅的斑塊,邊緣清楚,糜爛濕潤,時有流滋,白皮翹起。部分患者發生在指間,重者指部稍有腫脹,容易因搔抓引起化膿而致附近淋巴管炎及淋巴結腫痛。
2、水皰型:皮下小水皰,散在或簇集,不久破壁破裂,疊起將脫白皮,中心已痊愈,四周續起皰疹,是本征的特征。初起多在指端的腹側或手掌之中,多數不斷蔓延,指端損害可侵及甲板,形成
;手掌損害可延及手背及腕部,呈邊緣清楚,中心有自愈傾向的圓形、橢圓或不規則形斑片,多伴有小片的潮紅或脫屑。3、脫屑型:僅有鱗屑和皮膚肥厚、粗糙,有時發生皸裂、疼痛,冬季則裂口更深,疼痛更重。繼發感染化膿者,紅腫熱痛明顯。
反復發作或治療不徹底,可使病程延長,經年不愈。自覺瘙癢,秋冬季節皮膚肥厚、干燥,發生皸裂、疼痛,手掌手指失去彈性以至屈伸不利。
大多數失在一側手部起病,以后再傳染到對側而左右對稱。少數亦可長時間僅一手發病。
治療方法:
方一
[來源]《中國當代中醫名人志》[配方]當歸、生百部、木槿皮、黃柏、白鮮皮各15克,川椒10克,黑醋1000毫升。
[用法]上藥共入黑醋中,浸泡2小時后煎煮至沸,趁熱先熏后洗患處,洗至藥液涼后止,用布擦干,暫禁下水。
[功效]清熱解毒、殺蟲止癢、潤膚。適用于鵝掌風(手癬)。
方二
[來源]《遼寧中醫雜志》(8)1984年
[配方]花椒、大楓子、明礬各10克,皂角15克,雄黃5克,土槿皮30克,信石1.5克。
[用法]上藥加鮮鳳仙花朵適量,酸醋500--1000毫升同放入砂鍋內浸泡1夜,次日煮沸后,將藥汁倒入瓷盆內,待溫時將患手浸入藥液中浸泡之(第一次浸泡8小時,第二次浸泡2--4小時)。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止癢。適用于鵝掌風、灰指甲。
方三
[來源]《新中醫》(7)1981年
[配方]側柏葉250克,蘄艾60克,桐油適量。
[用法]先將柏葉、艾葉加清水適量煎至3000毫升,候用。再用桐油抹擦患處,以紙蘸桐油,用火點燃,熏烤患處片刻。然后將患手置藥湯上面熏之,俟溫度稍低,即將患手置湯中浸泡,泡至藥涼止。[功效]涼血祛風、消炎止癢。適用于鵝掌風(手癬)。一般輕癥用藥1次即愈,重癥3--5次可愈,效佳。
下一篇:如何檢查維生素缺乏,八個診斷方法要記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疥瘡的預防和治療方法是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