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患上腸炎之后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腹痛、腹瀉,患者們每一秒都在想著治療。中醫在治療腸炎方面講究因病制宜,寒邪犯胃證、宿食停滯證、肝胃氣滯證等都有不同的治療偏方。
1、寒邪犯胃證:癥狀見胃痛暴作,疼痛如絞,畏寒喜暖,遇寒痛甚,得熱痛減,多有受寒病史,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脈弦緊。治則為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方選良附丸加減(高良姜10g、香附10g)。
2、宿食停滯證:癥狀見胃脘脹痛拒按,噯氣或矢氣則舒,噯腐吞酸,進食加重,不思飲食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大便不爽,舌苔白厚或厚膩,脈滑等。治則為消食導滯、理氣和胃。方選保和丸加減(山楂10g、神曲10g、茯苓15g、陳皮10g、萊菔子30g、連翹15g、麥芽10g)。
3、肝胃氣滯證:癥狀見胃脘脹滿,攻撐作痛,連及兩脅,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噯氣頻頻,善太息,舌苔薄白,脈象多弦。治則為舒肝理氣、和中止痛。方選柴胡舒肝散(柴胡15g、芍藥15g、枳殼10g、陳皮10g、川芎9g、香附10g、甘草5g)。因肝郁蘊熱,火熱犯胃引起的肝胃郁熱證,癥狀見胃脘灼痛,痛勢急迫,嘈雜泛酸,口干口苦,渴喜冷飲,脈弦滑數。治則為舒肝泄熱、和胃止痛。方選化肝煎(青皮10g、陳皮12g、芍藥l0g、丹皮l0g、澤瀉10g、貝母15g)。
4、因濕熱內蘊,阻滯中焦引起的濕熱中阻證:癥狀見胃脘疼痛,脹滿嘈雜,泛酸,口干而苦,口渴不欲飲,尿黃便秘,舌苔黃膩,脈滑數。治則為清化濕熱、理氣和胃。方選黃連溫膽湯(黃連6g、半夏10g、茯苓10g、陳皮12g、竹茹10g、蒲公英30g、甘草6g)。
下一篇:中醫治痛風,這些方子你嘗試了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肛門失禁的原因,四種常見病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