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胃酸過多有生理方面的原因和病理方面的原因,生理方面的有過度緊張,長期的抑郁,病理方面有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治療胃酸過多可以選擇中醫對癥治療的方法。
胃酸過多中醫治療方:
1、吳萸3克、黃連3克、牡蚣9克、滑石9克、石決明9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分服。
功效:此方極具疏肝和胃,溫中化濕,散結止痛的良效
2、神曲、厚撲各6克,陳皮5克,黃連2克,枳實3克,豆蔻3克,云苓9克,雞內金6克,薯蕷12克,龍膽草1.5克,甘草3克,一日一劑,水煎兩次,早晚分服,
功效:具有抑止泛酸嘈雜,溫脾益胃之效。取五粒生花椒粉碎后用溫開水口服,再吃20粒生花生米,20分鐘后即愈。如吃硬鈑、牛肉等不易消化的東西還可能犯,取5-8粒生花椒放入口中細細嚼碎咽下,再吃20粒生花生米馬上就好。
3、黨參、云苓各9克、陳皮、制半夏各6克,白術、砂仁各6克,蔻仁、香附、白芍各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日煎兩次,早晚分服,可常服用,自有神效。
4、中成藥有血府逐瘀顆粒、元胡止痛片。
寒熱錯雜
癥見胃脘痞塞、疼痛,燒心反酸,噯氣頻頻,嘔吐泄瀉。
有時既見口苦、口干、口臭、胃中灼熱、想吃冷物,大便干燥等胃熱癥狀,又有胃部怕冷、進冷飲或胃部受寒后出現胃部不適、痛、脹等脾寒癥狀。
舌苔白黃相間而膩,脈濡數或沉緩或沉弦。治宜辛開苦降,和胃降逆。
方選半夏瀉心湯加減:半夏、黃連、黃芩、干姜、人參、炙甘草、吳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
5、熱有郁熱,濕熱之分。
氣有氣滯、氣逆之別。
虛有胃陰虛、脾氣虛之異,臨床上常分7型辨治。
肝胃不和
癥見燒心,反酸,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每因情志因素而發作,胃脘脹悶,連及兩脅,善太息,噯氣頻頻,大便不暢。
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
方選柴胡疏肝散合香蘇散加減:柴胡、白芍、香附、川芎、蘇梗、陳皮、枳殼、旋覆花、郁金、海螵蛸、延胡索、綠萼梅。
下一篇:肛門失禁的原因,四種常見病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噯氣是什么意思?原來竟是這種疾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