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相信大家對于中醫是不陌生的,畢竟是自己國家的醫學。中藥是一個比較傳統的治療藥草,很多草藥看起來很普通,但是用處還是很大的,其中有一味藥就是黃芪。關于黃芪,具體的用處也不能很清楚的解說出來。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了一些黃芪的知識。
生黃芪
蜜炮制而成,醫生常常給“中氣不足,臟器下垂”的患者使用。
又稱膜莢黃芪或黃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長,圓柱形,稍帶木質,外質土黃色或棕紅色。羽狀復葉,小葉13~27,卵狀披針形世橢圓形,兩面有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蝶形花冠,淡黃色或白色。莢果具黑色短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干旱,適應性強。
為補氣要藥。臨床應用時習慣分為生用、蜜炙、麩皮拌炒3種,其藥效各有不同,生黃芪多用于固表、托瘡、利水等;蜜炙黃芪多用于補中益氣;炒黃芪多用于益氣健脾。
中醫認為,黃芪能補一身之氣,兼有升陽,固表止汗,排膿生肌,利水消腫,安胎益血的作用。對于貧血、浮腫、體虛多汗、胎動不安、子宮脫垂、氣血兩虧、陰虛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療效。單取黃芪泡水飲用,可治身體困倦,無力,氣短。胡適先生中年以后,漸感疲憊不堪,力不從心,便常用黃芪泡水代茶飲用。特別是在講課之前,總要先呷幾口黃芪水,以致精力倍增,講起話來聲如洪鐘,滔滔不絕。
下一篇:阿膠補血沖劑作用有哪些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川烏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