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氣質主要是指氣的流通不暢,出現郁滯不通的一個病理狀態就是,很多人都容易受到這些問題的影響,所以為了更好的調理自己的身體,當你發現常常出現各種部位的不適疼痛,或者是感覺,胸悶,喘咳等這些問題時就要,注意是否是氣滯癥狀引起。
1、氣滯,是指氣的流通不暢,郁滯不通的病理狀態。
氣滯主要由于情志抑郁,或痰、濕、食積、熱郁、瘀血等的阻滯,影響到氣的流通;或因臟腑功能失調,如肝氣失于疏泄、大腸失于傳導等,皆可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氣機不暢或郁滯,從而導致某些臟腑、經絡的功能障礙。氣滯一般屬于邪實為患,但亦有因氣虛推動無力而滯者。
2、氣滯的病理表現有多個方面:氣滯于某一經絡或局部,可出現相應部位的脹滿、疼痛。氣滯則血行不利,津液輸布不暢,故氣滯甚者可引起血瘀、津停,形成瘀血、痰飲水濕等病理產物。由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調整全身氣機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故臟腑氣滯以肺、肝、脾胃為多見。肺氣壅塞,見胸悶、咳喘;肝郁氣滯,見情志不暢、脅肋或少腹脹痛;脾胃氣滯,見脘腹脹痛,休作有時,大便秘結等。氣滯的表現雖然各不一樣,但共同的特點不外悶、脹、疼痛。因氣虛而滯者,一般在悶、脹、痛方面不如實證明顯,并兼見相應的氣虛征象。
3、主癥:脹悶疼痛。
副癥:頭脹痛,眩暈,面部時時發熱,眉棱骨痛,精神抑郁,胃脘、腹部脹痛,常連兩脅,按之痛減,噯氣頻繁,或嘈雜吐酸,或疝瘕,或腹部脹滿中空無物;或大便不爽欲便不得,或腸鳴腹瀉,泄后痛緩,隨后又作,惱怒加甚;胸中氣滯,攻沖作痛,游走不定,呼吸牽掣作痛,俯仰轉側不利;或心前區憋悶、絞痛,重則牽及肩臂內側,氣窒呼吸不暢;腰痛脹滿,連及腹脅,似有氣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行遠;或遍身疼痛,游走不定;婦女經前或經行時腹部脹甚于痛,或兼胸乳等處脹悶不舒,經行澀滯不暢,或經行后期;或者經閉。
下一篇:表皮囊腫會自己消失嗎?良好生活習慣很重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持續低燒不退的原因有什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