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對于肝膽濕熱的癥狀,大家應該格外的注重,身體常會表現出口干口苦,或者是大便干結以及伴有腹脹口臭等這些癥狀時,都要了解是否是肝膽濕熱所引起的,及時調理。
1、 濕熱偏重不同。雖然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之病因均為濕熱,但濕熱偏重不同。脾胃濕熱濕重于熱,濕的表現如肢體困重,納呆,腹脹,大便溏瀉表現明顯。熱的表現相對較輕。肝膽濕熱熱重于濕。熱的表現如身熱,口干,口苦,大便干結。小便短赤的表現明顯,而濕的表現相對較輕。
2 、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都有脾胃功能失調的癥狀,如腹脹,納呆,嘔惡。肝膽濕熱產生上述癥狀是因為肝氣橫逆犯胃。脾胃受病,運化失健則腹脹,納呆,嘔惡。故脾胃癥狀相對較輕。而脾胃濕熱是因濕熱之邪蘊結脾胃,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常,致腹脹,納呆,嘔惡。故脾胃癥狀相對明顯。肝膽濕熱多兼有脾胃癥狀。而脾胃濕熱則不兼脅痛,口苦等肝膽癥狀。
3 、肝膽濕熱因濕熱郁結肝膽,疏泄失職,肝氣郁滯,不通則痛,故脅肋部脹痛不適,而脾胃濕熱為脘悶腹痛癥狀,無脅肋脹痛的癥狀。且肝膽濕熱有濕熱下注的癥狀,如陰囊濕疹, 潮濕,睪丸腫脹,墜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等癥狀。脾胃濕熱則無這些濕熱下注的癥狀。
4 、從治療脾胃濕熱與肝膽濕熱的療程來看,脾胃濕熱的療程較長。愈后較少復發。肝膽濕熱雖療程較短,但屢有發作。因脾胃濕熱濕大于熱,濕邪致病的特點是病程較長,故纏綿難愈。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