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140億,合眾人壽投資恒大巨虧,董事長戴浩曾自稱慈善家
分類: 最新資訊
養生詞典
編輯 : 養生知識
發布 : 07-22
閱讀 :76
距摘牌“大限”不到3個月的節點,全力沖刺復牌的恒大終于補發財報了。7月17日,中國恒大一連發布了2021年報、2022半年報和2022年報。據財報信息,中國恒大兩年凈虧損高達8120億元,截至去年年末,總負債24374.1億元。盡管背負巨額債務,深陷巨虧旋渦,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恒大依然能繼續“茍”著,兩年后還努力沖刺復牌。而一些與其有業務往來的裝飾、建筑、金融等企業也跟著卷入其中,有的虧損額逐年擴大,經營、業績、資產全面承壓,甚至年報都不敢發。被卷入這場巨虧旋渦的險企合眾人壽就是代表,截至目前,合眾人壽的2022年報、2023年1季報仍未披露,其評級報告也被聯合資信、中債資信推遲出具。耐人尋味的是,合眾人壽董事長戴浩曾自稱“30歲之后做實業家,40歲之后做金融家,50歲以后做慈善家”,是否支持恒大也算是一種慈善行為呢?地產投資狂熱者,在恒大栽了大跟頭據合眾人壽2021年報披露的相關信息,截至2021年末,合眾人壽與恒大地產相關的投資(包括股權投資)項目,余額高達141.6億元。彼時,合眾人壽公司口徑下的資產總額也才1451.14億元。對恒大地產的投資中,僅僅通過設立有限合伙公司、收購股權等方式直接或間接投資恒大,以及設立子公司購買恒大地產物業等投資形成的資產賬面余額就有122.3億元,投資主要項目包括湖州龍漳股權投資基金、湖州龍重股權投資基金、天津龍馬領恒股權投資基金等,這些資產穿透后的最終交易方,都是恒大地產。在財報中,合眾人壽表示,鑒于恒大地產出現了資金流動性困難,整體風險也較高,共計提了16.53億元的估值損失。為了化解風險,合眾人壽將部分與恒大地產的相關投資轉移給了持股比例達46.06%的大股東中發實業。去年6月30日以及7月7日,合眾人壽在官方發布了12條重大交易信息披露報告,內容都圍繞擬轉讓投資基金股份給中發實業及相應擔保,一共轉讓了湖州龍重股權投資、天津龍馬領恒股權投資、湖州龍漳股權投資共3項投資基金股份,共計30.3億元的基金份額。但直到現在,合眾人壽官網都沒有進一步公布以上相關處置的后續情況。事實上,因為大股東中發實業靠房地產行業起家,合眾人壽身上也帶了點“地產基因”,一直都很熱衷房地產行業投資,踩雷恒大地產只能算是“時運不佳”。2017年-2021年間,合眾人壽的投資性房地產余額依次是99.77億元、98.82億元、92.22億元、104.2億元、110.09億元。其中,有不少投資資金都流向了養老地產。合眾人壽是我國險企中最早重資產布局養老地產的一批,2013年,合眾人壽就提出要“10年建設千億規模養老社區”的宏大目標。2016年又斥資2億元在長三角地區收購了南京歡樂時光老年公寓、上海常青藤頤老院等7所養老院。今年正好是合眾人壽提出“十年”目標的第10年,其已建成并開始運營的養老社區卻只有3個,分布在南寧、武漢和沈陽,收購的7所養老院也都已經轉讓。顯然,合眾人壽的成績與其定下的目標還有較遠距離。如今,隨著老齡化加劇,養老產業已成為保險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如此看來合眾人壽的目光具有一定前瞻性。但即使合眾人壽涉足養老較早,其規模與險企“優等生”泰康集團24城、27家養老社區的全國布局比起來,仍有些相形見絀;加上各大險企相繼入局,合眾人壽在養老產業上的先發優勢也已不復存在。養老地產的特質就是前期投入大、投資回報周期長,現在回報還沒看到,合眾人壽先在恒大地產栽了個大跟頭,導致投資端失守,長期處于“錢上緊”的狀態,進一步拉低業績。去年凈虧損20.2億,連續9季度評級C類盡管沒有披露年報,但從償付報告也能看出,2022年合眾人壽的業績下滑十分明顯。2022年,合眾人壽的投資收益率2.17%,綜合投資收益率2.04%。據統計,去年59家上市壽險公司的平均投資收益率為3.91%,中位數為4.23%,71家非上市財險公司的平均財務投資收益率是2.66%,中位數是3.07%。很顯然,合眾人壽這個成績并沒有達到行業平均。此外,去年該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為-63.54%,總資產收益率為-1.28%,相當于每股虧損0.472元。投資端失守的同時,負債端的短板也在凸顯。2022年,合眾人壽的綜合退保率高達9.61%,遠高于行業平均?!昂媳娙藟垡鉀Q的問題不止踩雷恒大帶來的業績巨虧,其資金投放、業務經營、公司治理等方面都“亮了紅燈”,只有補齊這些短板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合眾長紅五號年金保險”中有一款產品的年度退保率甚至高達91.5%。兩端擠壓之下,2022年合眾人壽虧損趨勢放大,全年虧損20.2億元。巨虧也進一步拖累了凈資產,截至去年年末,合眾人壽凈資產為20.73億元,較上年同期縮水60%。今年第一季度,其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持續下滑至147.72%、73.86%。從2020年第4季度到2023年第1季度,其償付能力風險綜合評級連續9次被評為C類,主要原因均為操作風險較大。而這種風險,或許便來自與房地產業持續、密切的聯系。放眼保險行業,踩雷地產的險企不止合眾人壽一家,還有平安保險、泰康集團、中國人壽、大家人壽、珠江人壽、中融人壽等等。一些保險公司踩雷后會選擇減持地產股,通過擴展業務量逐步恢復元氣,如泰康系浮虧17億減持陽光城股份,中國人壽連續5個季度減持萬科A。但聯合資信在合眾人壽的評級報告中卻指出:2022年合眾人壽投資資產中的涉房信托計劃、不動產投資等的規模依然較高。這樣看來,合眾人壽似乎并沒有要與房地產行業逐步切割的打算,若要消化掉踩雷恒大給經營業績、償付能力等方面帶來的巨大損失,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值得注意的是,巨大的風險管控壓力和巨額的虧損下,合眾人壽董監高的薪酬卻處于行業頭部。去年合眾人壽有1名董事年薪在500萬元-1000萬元,最高年薪為953.85萬元,是8家董監高最高薪酬超500萬的非上市壽險公司之一,年薪在100萬-500萬元之間的董事和高管也有8名。高層的高薪與低迷的業績之間的強烈反差,也讓合眾人壽飽受詬病。整體來看,合眾人壽要解決的問題不止踩雷恒大帶來的業績巨虧,其資金投放、業務經營、公司治理等方面都“亮了紅燈”,只有補齊這些短板才能實現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