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腦炎,對于家長朋友來講必須注意及時的采取應對以及治療的措施,因為腦炎容易引發后遺癥,所以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積極采取抗病毒治療,或者一些針灸治療方法。
1、治療/腦炎后遺癥
一、加強護理:病程中應加強護理,防止褥瘡發生。要供給一定的水分、營養及電解質。對出現精神癥狀的病兒要防止發生意外。觀察是否出現腦疝的先兆。
二、抗病毒治療:雖然目前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但以下藥物可以使用:碘甙(皰疹凈)、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丙種球蛋白,其他如轉移因子,干擾素可以提高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均可應用。
三、對癥處理:退熱、止痙。高熱可以引起抽痙。用物理降溫或中、西藥物退熱。苯巴比妥或安定可預防或控制抽搐;減輕腦水腫。20%甘露醇。亦可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四、其他治療:其他系統受累時,如心肌炎、肺炎等應及時處理。病后遺留的后遺癥可采用針灸、推拿、藥物及訓練等方法治療。
2、針灸治療腦炎后遺癥
腦炎后遺癥多因氣陰耗損,真陰欲竭,臟腑功能未能恢復而留下后遺癥。其中筋脈失養者,治擬益氣養血,活血通絡,育陰潛陽。取手足陽明、足太陰、厥陰經穴為主;痰濁閉竅者,治宜豁痰清心開竅,取督脈、手少陰、厥陰經穴為主。
常用穴位:
筋脈失養:肩髃、曲池、外關、合谷、環跳、伏兔、足三里、絕骨、太沖、地倉、頰車、陽白、魚腰。
痰濁閉竅:百會、人中、神門、內關、豐隆、天突、廉泉、合谷、通里。
備用穴位手三里、間使、陽陵泉、三陰交、啞門、人迎、神庭、四神聰、行間、肝俞、脾俞、心俞。
頭針:對側運動區、感覺區、足運感區、言語二區、言語三區。
耳穴:神門、腦、肝、肺、心、腎、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
操作方法:根據病情辨證選穴。筋脈失養者,針用補法,并可加灸。痰濁閉竅者,針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每日或隔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休息7~10天再進行第2個療程。
頭針:采用28號毫針,進針后快速捻轉,留針2~4小時,留針時間間歇運針,或加電針刺激,每日治療1次,連續20次后,休息2周,繼續下1個療程。
耳針:據病情配組,每次各癥兼取4~6個穴,用中等刺激,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休息3天后繼治。
下一篇:嬰兒睡眠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小兒麻痹癥肌肉萎縮如何治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