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人的耳朵結構是很復雜的,有的人耳朵里面特別油,這被稱之為有耳朵,在醫學上稱之為濕耳朵以及軟耵聹等等,可能很多人對這種情況還不足夠了解,所以下面詳細介紹。
一、“油耳”又名濕型耵聹、濕耳朵、軟耵聹、油狀耵聹等。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又分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約長3公分,在其外1/3的耳道皮膚上長著細毛,并含有皮脂腺。皮脂腺是正常的分泌腺。它排泄油狀皮脂,有潤滑皮膚和對外來異物,如昆蟲等有粘著作用。耳道分泌物多數人是干燥成鱗屑狀,略呈淡黃色的痂塊,叫干型耵聹。少數人分泌物始終呈油狀或糊狀粘稠的、顏色為深褐色的物質。“油耳”的發生與人種和民族有關,有人統計,蝦夷族占100%,白人和高加索人占90%,蒙古人為20%,日本人在20%以下,而我國漢族的發生率最低,在5~7%。
二、注意預防和及時治療咽鼓管周圍的器官炎癥,例如鼻炎、鼻咽炎、咽炎、扁桃體炎等,避免這些部位細菌蔓延到咽鼓管。
三、注意保持耳內清潔,預防鼓膜外傷,已有鼓膜外傷未愈或者陳舊性穿孔者不宜游泳,洗澡和游泳時須避免污水進入耳內。
四、中耳炎是導致嬰幼兒聾啞的一大原因,所以要定期預防接種,從小注意體格鍛煉,多到戶外活動,多曬陽光,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五、耳朵內常有膿液流出,一定要經常將耳內的膿液清洗干凈。具體做法是:將耳廓向后下方牽拉,同時將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變直張開,再用消毒棉簽輕輕進行清洗。
六、在洗澡、洗頭前,要用消毒棉球填塞兩個耳孔,防止污水進入耳朵。此外,不要跳水或游泳,防止因鼓膜破裂而導致聽力受損。
下一篇:眼睛渾濁怎么辦?眼科專家告訴你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洗臉刷的使用方法介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