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腰部位置出汗,而且特別多的話就是一種異常的現象,也可能體虛,陰虛問題所造成的,而已,因為陰虛的人就會表現出多汗,感覺口苦、尿黃或者是失眠多夢的癥狀。
1、中醫養生上也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于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于靜汗,相當于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有些人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后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夜晚一睡著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額頭面部出汗過多,是積滯、內熱壅盛的表現,容易煩躁、口苦、尿黃;前心后背出汗,是心氣虛,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夢、恍惚健忘。此外,還有些出汗方式,屬于疾病來臨前的征兆,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無汗,這時一定要小心中風。
2、可能是氣虛引起的盜汗,一般是血管擴張功能不好,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來調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盜汗, 建議首先檢查是否是有結核感染的可能,和是否是有身體虛弱導致的,和植物神經失調的可能,中藥在這方面治療效果不錯的,可以找中醫口服中藥治.
3、食療方;
1,取山藥材10克,百合6克,蓮子6克,大米適量,煮粥食用.
2,取山藥15克,板栗20克,大棗5克,廋豬肉50克,燉湯調味后,喝湯,吃栗子,大棗與豬肉.每日一次,連服15日.
3,取小麥12克,蓮子6克,大紅棗6克,桂圓肉6克,甘草3克,水煎.喝湯,吃棗與噶桂圓肉.
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所致.治療應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可選服補中益氣丸,生脈飲以培土生金,益氣斂汗,或嚼服西洋參,人參等,也可選生脈散和玉屏風丸加減運用。
下一篇:膽囊炎有什么癥狀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膝蓋及小腿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