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行日賺10億的秘密
分類: 最新資訊
養生詞典
編輯 : 養生知識
發布 : 04-01
閱讀 :75
工商銀行被稱作“宇宙行”不是沒有道理的。作為全國最大的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以下簡稱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以及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一起并稱“六大行”,其一級資本、利潤、資產規模都是無可爭議的第一大行,甚至在全球范圍內都穩居第一,因此擁有“宇宙行”的稱謂。自1984年中國工商銀行應運而生,至今已走過了四十載春秋。這四十年,作為中國銀行業的佼佼者,工商銀行的成長史可謂是跌宕起伏、充滿傳奇色彩。回溯到1983年的金秋時節,隨著國務院一聲令下,原本由中國人民銀行肩負的工商信貸與儲蓄業務重任,即將交由新生的中國工商銀行承擔。工商銀行,這個即將在中國金融版圖上嶄露頭角的名字,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工商銀行籌備領導小組臨危受命,他們深知時間緊迫,任務艱巨。為了確保工商銀行的順利誕生,他們迅速行動,調集精兵強將,組建了工商銀行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成為了工商銀行籌備工作的樞紐,肩負著一切綜合事務的重任。當時的人民銀行總行與財政部共用一幢大樓,空間局促,對于工商銀行而言,顯然已無法滿足需求。于是,尋找新的辦公地點成為了當務之急。經過多方尋覓,籌備組將目光鎖定在了月壇南街32號的一幢新建小樓。這幢小樓雖原本設計為服裝廠,但對于即將從人民銀行分離出來的工商銀行而言,是一個十分理想的辦公地點,便打算把它租下來。小樓原本是設計的廠房,“前店后廠”,樓下零售服裝,樓上加工服裝,把它租給工商銀行辦公,主人家并不樂意。經過多次協商,加之時任辦公室主任的王占祥曾在該公司黨委工作過,靠著這層“私人關系”,總算是把小樓的三至六層租了下來。將服裝廠的生產車間改建成銀行的辦公場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時值隆冬,車間的地面上結了厚厚的一層冰,彼時沒有項目外包,辦公室行政處的同志全員出動,先是用鋼鎬刨冰,接著整修地面,簡單鋪設木地板,再用石膏板打出隔斷形成一間間的辦公室……誰能想到現在的宇宙行,曾經的辦公地點竟然是一個服裝廠?在籌備組的共同努力下,1984年1月1日,中國工商銀行如期成立。隨著工商銀行的不斷發展壯大,行徽的征集工作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為了樹立工商銀行的良好形象,籌備組決定在系統內廣泛征集行徽設計方案。經過層層篩選與評審,最終陳漢民教授設計的行徽圖案脫穎而出。這個圖案以隱形的方孔錢幣為整體造型,中心是一個變形的“工”字,寓意深刻、簡潔大方。它不僅體現了工商銀行作為國家辦理工商信貸的專業銀行特征,更彰顯了工商銀行與客戶之間平等互信的依存關系和共存基礎。這個行徽從此成為了工商銀行的象征和標志。四十年來,工商銀行從最初的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起步,到如今成為全球領先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提供商;從最初的幾百名員工到如今數十萬的龐大隊伍;從最初的單一業務到如今涵蓋多個領域的金融服務體系……盡管“宇宙行”的行業地位短期內依然穩固,卻自2022年起連續兩年營收下滑,剛發布的2023年財報顯示,工商銀行2023年營收8431億元,相比2022年的8757億元減少了326億元,下滑了3.73%。相比2021年9428億元的營收更是減少近千億元。財報發布后,工商銀行股價此前的六連漲戛然而止,截止3月28日工商銀行收盤股價為5.25元/股,下跌2.05。但進入2024年股價上漲了9.8%。股價變動不大,但營收兩連跌,減少了997億元,“宇宙行”到底怎么了?本文從財報數據上一窺端倪。營收兩連跌,凈利潤持續上升工商銀行的營收下滑,此前不是沒有出現過。2009年至2016年分別出現0.10%和3.12%的下滑,營收跌幅最高的是2016年的3.12%,且此前從沒有連續兩年下跌的記錄。2022年工商銀行營收8757億元,同比上一年9428億元的營收下滑了7.11%,創下營收下滑的歷史之最,但好在2022年工商銀行的歸母凈利潤3586億元,比上一年的3459億元增長了3.67%,多少挽回了一些顏面。2023年工商銀行的營收再度下滑3.73%,連續兩年下跌,打破了此前營收沒有連續下滑的紀錄。盡管營收再度出現下滑,工商銀行的歸母凈利潤依然保持正增長,同比0.79%的增幅不算太高,卻維持住工商銀行凈利潤沒有負增長的連續記錄。財報顯示自2003年以來,不管營收增長還是下滑,工商銀行的歸母凈利潤均保持正增長。但和2004年至2008年連續5年20%以上的凈利潤增幅相比,近幾年增幅日益平緩,近三年凈利潤增幅分別為10.27%、3.67%和0.79%,從凈利潤增長幅度可以看出,工商銀行的凈利潤增幅呈下滑趨勢。眾所周知,信貸業務和中間業務是銀行盈利的主要來源,其中信貸業務是依靠凈息差賺錢,中間業務是賺的服務費,比如手續費和傭金,但從財報數據來看,工商銀行在這兩個方面表現都差強人意,2023年工商銀行利息凈收入6550.13億,同比下滑5.34%,占營業收入的77.7%,相比2022年79.0%的營收占比有明顯下滑。利息凈收入在2023年減少了370億元,從財報來看,工商銀行利息凈收入的減少主要受持續讓利實體經濟、市場利率整體下行等因素影響。在服務費方面,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993.57億,同比下滑7.71%。兩大主盈利的主要構成業務都出現了超過營收的下滑幅度,凈利潤增幅被拉低就情有可原。值得注意的是,工商銀行的利息收入高達1.405萬億元,相比2022年的1.279萬億元增長了10%,在國有四大行中,工商銀行的利息收入是唯一一家超過1.3萬億元的。建設銀行同期利息收入為1.247萬億、農業銀行為1.224萬億元、中國銀行的利息收入為1.049萬億元,四大行的利息收入均超過萬億元,其中只有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的利息凈收入在6000億元以上,但建設銀行的6172億元相比工商銀行還有378億元的差距。截至2024年3月28日收盤,工商銀行以1.871萬億元的總市值,排名所有上市銀行第一位,第二位是建設銀行的1.71萬億元,第三位是農業銀行的1.459萬億,第四位是中國銀行的1.29萬億,這是目前A股中僅有4家市值過萬億的上市銀行。凈利率創新高2023年工商銀行凈利率達3640億元,每日凈賺約10億元。在營收出現小幅下滑的情況下,工商銀行凈利潤能保持正增長得益于凈利率的提升。2023年工商銀行的凈利率達43.31%,在2022年41.35%的基礎上提升了1.96個百分點。且43.31%的凈利率創下工商銀行的歷史新高,且凈利率連續兩年高于40%。此前2019年至2021年工商銀行的凈利率分別為36.63%、35.99%和37.15%,這三年工商銀行的凈利率均在40%以下。2022年工商銀行的凈利率一下提升4.2個百分點,成功再次邁入40%以上的高凈利率行列。43.31%的凈利率有多高?通過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同期數據對比可見一斑。2023年,建設銀行的凈利率為43.19%,農業銀行的凈利率為38.83%,中國銀行的凈利率為39.55%。同期另外六大行中的郵儲銀行和交通銀行的凈利率分別為25.23%和36.20%。工商銀行的凈利率在六大行中最高,最接近工商銀行的是建設銀行,在2022年41.45%的凈利率一度高于工商銀行的41.35%,但在2023年依然落后工商銀行0.12個百分點。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也是六大行中唯二兩家凈利率超過40%的銀行。通過上述六大行2022年和2023年凈利率的對比可以發現,六家銀行中有4家銀行的凈利率在2023年有提升,中國銀行和郵儲銀行的凈利率在2023年略有下滑,下滑幅度為0.89和0.25個百分點。其他4家銀行的凈利率均有提升,其中工商銀行凈利率提升了1.96個百分點,建設銀行的凈利率提升了1.74個百分點,農業銀行凈利率提升了1.56個百分點,交通銀行凈利率提升了0.39個百分點。從凈利率提升幅度來看,工商銀行提升幅度最大。在凈利率大幅提升之余,工商銀行在制造業、綠色、戰新、普惠等大力扶持實體經濟的重點業務貸款投放上增速較高,比如制造業貸款余額3.8萬億元,同比增長27%。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2.7萬億元,同比增長54%;普惠貸款余額突破2.2萬億元,同比增長44%,這些貸款余額的猛增,說明工商銀行在扶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上做出巨大貢獻。扶持實體經濟所需的大量資金來源客戶存款,2023年工商銀行客戶存款總額達33.5萬億元,相比上一年增加了3.7萬億元,同比增長12.2%,連續兩年存款增量超過3萬億元。從客戶結構上看,工商銀行公司存款和個人存款分別同比增長10.5%和13.9%。值得注意的是,工商銀行定期存款增速較快,截至報告期末增加4.2萬億元,同比增長27.6%。不良率下降不良率是反映銀行資產質量的重要指標,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工商銀行的不良率為1.36%,2022年工商銀行的不良率為1.38%,在降不良率方面,工商銀行下降了0.02個百分點,逾期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連續15個季度保持為負。這已經是工商銀行連續4年實現了不良率下降,2020年工商銀行的不良率為1.58%,隨后每年不良率均在下降。2021年的不良率下降至1.42%,下降了0.16個百分點。2022年的不良率繼續下降至1.38%,下降了0.04個百分點。四年不良率總計下降了0.22個百分點。同期建設銀行的不良率為1.37%,較上一年下降了0.01個百分點;農業銀行不良率為1.33%,2022年不良率為1.37%,下降了0.04個百分點;中國銀行的不良率1.27%,2022年不良率為1.32%,不良率下降了0.05個百分點;交通銀行的不良率為1.33%,2022年不良率為1.35%,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六大行中不良率最低的為郵儲銀行,2023年不良率為0.83%。2023年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細分來看,公司類不良貸款2927.4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211.30億元,不良貸款率1.81%,下降0.15個百分點。個人不良貸款607.57億元,增加112.02億元,不良貸款率0.70%,上升0.10個百分點。總體呈現公司類不良貸款率下降,個人不良貸款率上升趨勢。受房地產行業影響,工商銀行個人住房不良貸款較2022年增長24.33億元,不良率亦上升0.05個百分點至0.44%;而信用卡透支不良貸款增長幅度較大,較2022年末增加51.79億元至169.01億元,不良率上升0.63個百分點至2.45%。但工商銀行房地產對公貸款不良率有所改善,由6.14%下行至5.37%,下降了0.77個百分點。2023年工商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為213.97%,相比2022年209.47%上升4.5個百分點。同時也創下該行撥備覆蓋率新高。在發布2023年財報的同時,工商銀行還發布了《工商銀行2023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公告》,公告顯示,2023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為每股分配金額0.3064元(含稅),以356,406,257,089股計算,普通股預計派息總額約為1092.03億元,較2022年增加10.34億元,增長1.0%,以歸母凈利潤3640億元計算,利潤分配達30%。全球眼中的“宇宙行”目前工商銀行是全球市值最大、客戶存款第一和盈利最多的上市銀行,近五年凈利潤均在3000億元以上,其他銀行行業的各方面指標也都是行業第一,因此一度在美國《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排行榜上實現三連冠,在2018年的《銀行家》的排行榜中也穩居第一,且工商銀行的領先優勢巨大,被冠以“宇宙行”的稱謂名副其實。銀行業的發達意味著這個金融活動的活躍或許是第三產業加速發展的標志,而我國近年不斷發展的銀行業說明經濟具備極強的活躍度。在2018年全球銀行1000強的排名的前50強中,中國銀行占據12席,美國以7家排名第二,英國和法國以7家銀行并列第三,其中工商銀行同樣位居榜首。在2023年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的2023年度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連續第六年蟬聯前四名。中國工商銀行以4973億美元的一級資本,破紀錄連續11年位居榜首。而著名的摩根大通集團僅位列第五,一級資本為2086億美元,不及工商銀行的一半。值得一提的第二到第四名分別為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國有四大行已經連續6年霸榜該榜單前四。2023年工商銀行資產規模達44.7萬億元,位列全球銀行第一位。但根據英國《銀行家》雜志的綜合表現評定來看,工商銀行排名卻不敵招商銀行位列次席。《銀行家》的評估細分指標包括增長性(Growth)、運營效率(Operationalefficiency)、資產質量(Assetquality)、杠桿率(Leverage)、穩健性(Soundness)、流動性(Liquidity)、風險回報率(Returnonrisk)和盈利能力(Profitability)等各項指標。工商銀行在綜合表現中排名第二,卻在運營效率方面位居第一,捍衛了“宇宙行”的地位。整體上看,工商銀行的“宇宙行”的地位短期無憂,資產質量向優,但還需解決增利不增收的問題。在董事長剛剛履新,且行長一職仍待補位的情況下,高層領導班子尚未搭建成功,這或將對工商銀行2024年的業績帶來一定影響。幸好工商銀行基本盤足夠優良,整體抗風險能力比較強,融資方面投向經濟財力較好、債務處于合理水平的區域,尤其是現金流較為充足,地方債務領域的信貸風險總體可控。相信“宇宙行”在全球范圍的領先優勢可以繼續保持下去。作 者 |夢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