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中醫里面常常會講到人體的濕氣,那么濕氣是怎么來的,不知道大家對這方面有沒有好的理解。造成身體出現濕氣的原因是有很多的,比如環境因素、飲食因素、氣血虛弱等等。身體出現濕氣其實并不是很嚴重的事情,但是需要及時對身體進行調理,并且增強自己的身體免疫能力。
一、臟腑因素:中醫認為:脾主水谷運化,營養輸布;脾虛不能運化水液,形成水濕內停,故停留于肌表肌肉之間,風邪外襲或濕氣內阻,亦可因房勞傷腎,或久病內虛,或肺氣不宣,影響到肺脾腎的氣化功能,使水液運化,輸布失常,而停聚為患。
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虛失運,水液不化,聚而成濕,停而為痰,留而為飲,積而成水;濕阻中焦則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膩甘甜,少言懶動,以致筋骨酸痛。
二、環境因素:中醫認為:外有六淫,內生五邪;外界濕寒邪氣會加重和產生內濕,影響脾胃水谷運化,形成痰濕瘀阻,使氣血運化營養輸布不利。
久居濕寒之地,如海邊、湖泊、地下室等,濕寒風邪襲侵,外傷經絡,內損氣血,使氣血瘀滯,經絡受阻,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水液代謝不利。
三、飲食因素:脾喜燥而惡濕,久食甘甜寒涼食物,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脾陽不足,濕阻中焦,運化不暢,水液停滯。
甜食,即甘味食物,具有利濕作用,久食甘味會生燥,是人體脂肪聚集,出現肥胖;寒涼食物,會損陽生寒,是氣血瘀滯,阻礙經絡,影響運化。
四、氣血虛弱:氣血不足,瘀血內阻,經脈不利,臟腑功能減弱,脾胃運化受限,經絡瘀阻,水液停滯,聚而生痰,影響到水液代謝和輸布。
五、情志因素:肝主情志,心情不好,就會使肝氣郁結,氣機不暢,影響臟腑機能,阻礙運化和疏泄,使水液停滯積溜。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在部位上,體現在肌表稱濕疹,聚集在肌肉筋骨間稱濕氣,停留在臟腑內稱痰濕,統稱為“濕氣”,濕氣對人體臟腑、氣血、筋骨、肌肉及經絡等器官功能影響極大,有礙身體健康。
下一篇:祛濕還在這樣做?別費心思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壓力大!摧毀身體六個“零部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