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山楂,中華大地之特產,以宜人的酸甜滋味、豐富的營養價值、廣泛的保健功效,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喜愛的食品。
醫書頻載 良藥山楂
中醫文獻有關山楂功效的記述,主要為生津、開胃、消食、活血,可用于治療消化不良、食物積滯及腹脹,月經不調、痛經、產后惡露不盡,腰痛等;以山楂加水煮汁,可用于洗治皮膚因漆過敏引起的皮炎和瘙癢。
李時珍曾著重推薦山楂對食物積滯之消化功效:若食后不消化、腹脹者,嚼食山楂果仁兩三枚,能獲良效。對此,他特別記述一實例:鄰居小兒“因食積黃腫,腹脹如鼓,偶往羊朹樹下,取食(其果實)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所謂“羊朹”,即是山楂。
清代醫家張錫純(1860-1933)稱贊山楂對月經不調的治療之功,他在所撰《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寫道:“女子至期,月信(即月經)不來,用山楂兩許煎湯,沖化紅蔗糖七八錢,服之即通,此方屢試屢效;若月信數月不通者,多服幾次亦通下。”張氏高度評價山楂對月經不調的療效。當然,從現代醫學觀點而言,山楂不是對各種病因所致月經不調均有效。
山楂不僅作單味藥治病,更多的是與其他中藥組成各種方劑,著名者如朱丹溪創制的“保和丸”,山楂是其中“君藥”,配以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萊菔子(蘿卜子),制成丸劑服用,主要用于治療胃腸道消化不良、惡心厭食,食物(特別是肉食)積滯及其引起的腹脹疼痛、大便不通等。
下一篇:盤點都市人晚餐的三大禁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吃柿餅的禁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