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yǎng)生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養(yǎng)生知識學習網(wǎng)站!
在實施艾灸的時候,方法必須是正確的,所以一般建議哪些去艾灸的人,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地方,因為很多時候方法不正確,反而容易給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更多的傷害,所以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認識和了解一下,艾灸的制作方法,這樣就可以利用艾灸治療存在的一些疾病問題。
(一)直接灸:
1、無瘢痕灸:用較小的艾絨點燃,放在施灸的穴位,感覺到大熱,不等艾火燒到皮膚,即可用鑷子取下來,另換新柱。本療法可連續(xù)三到七狀。這種方法適合于成年人,感覺到燙,就取下,反復多次。
2、發(fā)泡灸:也是用小艾柱,對皮膚的灼燙程度較小艾柱深,當病人感覺皮膚發(fā)燙后,繼續(xù)3-5秒鐘,此時施灸部位可出現(xiàn)黃斑,且有汗出,隔一到兩個小時后,會起泡。這種方法需要施灸者熟練掌握分寸,發(fā)泡后,小的水泡可以自然吸收,大一些的需要挑破。這種施灸方法比較適合較小的部位,如手指關(guān)節(jié)的疼痛,寒冷引起的疾病等。
3、瘢痕灸:瘢痕灸又稱化膿灸,用黃豆大的或棗核大小的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待局部組織化膿后結(jié)痂,痂脫落后,留有永久性瘢痕。此灸法最早總結(jié)記載于《針灸甲乙經(jīng)》,而后唐宋時期非常盛行。施灸的時候用小艾柱,一般每穴施灸3-6狀不等。古人認為灸瘡的發(fā)生于不發(fā)是瘢痕灸成敗的標志。《小品方》說:“灸的膿壞,風寒乃出;不壞則病不除也。”
這樣的說法還有很多,《太平圣惠方》亦說:“灸炷雖然數(shù)足,得瘡發(fā)膿壞,所患即差,如不得瘡發(fā)膿壞,其疾不愈也。”但是,當今人為了美觀,我們還是不贊成這樣來艾灸,同時如果您是瘢痕性體質(zhì),千萬不要嘗試這種治療方法,會有瘢痕遲遲不消,且越長越大。
4、自貼式直接灸:是新時代的一種商品,可以直接貼在穴位上施灸的一種方法。比較適合小局部的疼痛。
(二)間接灸:
1、隔姜灸:隔姜灸用姜片做墊物施灸的一種灸法。
生姜,辛溫無毒,升發(fā)宣散,調(diào)和營衛(wèi),通經(jīng)活絡,祛寒發(fā)表。
方法:把生姜切片,厚度約3-4毫米,姜片上面用牙簽扎好眼,上面放上艾絨,點燃后即可施灸。姜片太厚,熱力不均,太薄容易燙傷皮膚。當病人訴熱難忍的時候,可以移動姜片做移動艾灸。可一姜一炷,也可一姜多炷。如果姜片已干,必須棄之。
此方法適合臨床一切虛寒癥狀,尤其對嘔吐,腹痛,泄瀉,遺精,陽痿,早泄,不孕,痛經(jīng),面癱,麻木,萎癥,及風寒濕痹療效可靠。
2、隔蒜灸:大蒜辛溫喜散有消腫化結(jié),拔毒止痛之功。最好是取獨頭蒜,直徑切開,厚2-3分,中間扎眼,上面放置艾絨。適合于無名腫毒、腹中積塊、用治瘡毒,此灸法有消腫,拔毒,發(fā)散,止痛的作用。
通過上面的內(nèi)容分析了解之后,那么大家就應該知道如果艾灸的話,應該如何動手,或者選擇哪一個穴位了吧,實施艾灸穴位必須是要對的,要不然對自己的可能就容易產(chǎn)生跟多不良的影響了,建議大家都要遵守。
下一篇:艾灸肚臍眼有什么好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喝紅酒什么解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