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養生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養生知識學習網站!
關節炎是一種嚴重的骨病,病情初期患者關節欠靈活,并且會出現疼痛的現象。隨著并且的發展,很多患者的肢體出現僵硬,下雨天也會出現關節腫痛等,甚至有些患者需要置換關節才能恢復勞動能力。針對這樣嚴重的慢性疾病,患者們要及時的進行調理,適當的運動能讓患者病情控制,那么關節炎如何運動呢?
大部分早期骨關節炎的患者通過生活方式調整,以及正確的運動、康復鍛煉,不需要打針吃藥,疼痛及運動不適的癥狀就能得到改善甚至消失。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非常必要。關于骨關節炎的運動和鍛煉,有些觀念是錯誤的。一種觀點認為骨關節炎是缺乏運動和鍛煉造成的,運動引起的疼痛沒有關系,因此越是疼痛越是要鍛煉;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為了保護關節不受損傷,靜止不動才是最佳方法。其實這兩種觀點都失之偏頗。
我們知道,關節軟骨的營養來自于關節內的滑液,運動時軟骨上間歇性受力造成的“唧筒作用”形成滑液在軟骨內的循環。關節如果長期固定不動,會導致軟骨營養不良,進而早期退化。反之,過度運動造成關節的過度負荷,導致關節軟骨的損傷。特別是已經有骨關節炎的病人,如果再做不適當的運動或鍛煉,對軟骨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加重病變的發展。因此,在運動方面,我們應該遵循“中庸之道”,掌握“不負重或少負重運動”的鍛煉原則,以“增強肌肉力量、增加關節活動度”為目標,達到“增加耐受性、減輕疲勞、增強抵抗疾病綜合能力”的目的,可預防骨關節病的發生,防止病變的進展。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活動可能無法避免,如上下樓梯和下蹲等動作,可以采取緩行慢步的方法,上下樓梯時兩步邁一格,一格一格地上下,同時拉好扶手。下蹲時也應該扶物借力,這樣可減少膝關節特別是髕股關節的受力,減緩疼痛癥狀。許多中老年人愛好打太極拳,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患者也可以打太極拳,但不宜做蹲馬步的動作,“架子”打高一點還是可以的。否則,蹲得太低容易加劇髕股關節面的磨損,疼痛癥狀加重。以騎自行車代步也是可取的,因為騎車時身體重量的大部分壓在座墊上,膝關節的受力相對較少,同時騎車可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也得到增強。對骨關節炎的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的負荷最小,同時游泳的動作(如蛙泳)又能保證關節的活動和肌肉力量的鍛煉。而且,游泳屬于全身運動,能增強全身肌力和多關節的活動,心肺等多器官功能都得到鍛煉,可有效增強抗病能力。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人們身體的關節軟骨不斷的退化,如果收到寒濕等侵襲,就會出現關節炎,所以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并且不要劇烈的運動。關節炎如何運動呢?增加關節活動的慢走、簡單的體操等運動,適合關節炎患者的操作。
下一篇:去黑眼圈最快的方法有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腳踝扭傷腫大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